[讀書心得] Multi-Device 體驗設計:處理跨裝置使用者體驗的生態系統方法 – 作者:Michal Levin

近年來行動裝置興起,尤其以智慧型手機、平板電腦為大宗,使用者不免會在多種裝置間切換操作,以致於在產品設計上,更加需要考慮不同的操作情境下,如何有效地協助使用者達成需求。其中最容易產生操作差別的因素,不外乎是「螢幕大小」這個議題。當我們面對手機這樣的裝置時,無法一次在畫面上提供太多資訊,而相對於平板電腦,能夠呈現的內容變多了,因此,產品設計上,對於整體操作和畫面元素的展現也會有所不同。這些問題,我們都可以在這本書上找到一些設計原則,並藉由這些原則,引領我們解決多裝置的產品設計問題。

作者首先在內容中提出了「3C框架」的概念,其中3C分別為「一致性」(Consistent)、「持續性」(Continuous)、「互補性」(Complementary)。

  • 一致性:能夠在不同的裝置上,提供相同的使用者體驗。譬如,在一個瀏覽房地產的頁面上,我們期望在手機或平板電腦上,可以清楚看到一個類似操作模式的房地產資訊的列表。
  • 持續性:帶領使用者由一個裝置轉移到另一個裝置。有點類似移交任務的概念,譬如Apple AirPlay,當我們在戶外時,透過iPhone觀看影片,而當我們回到家裡時,可以透過AirPlay投放在電視上,用更舒適的方式觀賞影片。
  • 互補性:多種裝置可以透過合作方式,提供使用者更好的體驗。譬如玩賽車遊戲時,我們在大螢幕上看著賽車遊戲進行,手上拿著手機進行車輛控制。又或者我們透過一個平板電腦顯示遊戲內容,我與另外一位朋友用自己的手機控制遊戲裡的角色。

作者接續3C框架的解釋後,提出「整合性設計方法」,告訴讀者再進行產品設計時,應該問以下四個問題,

  • 這個產品生態系統試圖滿足哪些使用者需求和目標?
  • 這個產品生態系統裡涉及哪些主要流程和使用情境?
  • 哪些體驗方法最能滿足每個流程裡和使用者情境間的需求?
  • 應該使用哪些裝置,他們在每個情境裡的角色為何?

最後,作者也提到分析的重要性,我們可以透過類似Google Analytics這樣的系統,去了解使用者如何操作我們的服務,藉由這樣的數據分析,我們可以再加上A/B Testing,得到更有效地體驗設計模式,藉此提高使用者的數量。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