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讀書心得] 從一杯可樂開始的帝國 – 作者:Bartow J. Elmore (巴托.艾莫爾)

這本書講述了可口可樂從發跡到壯大的整個過程,歸納可口可樂的經營原則,大概有下列三項:

  1. 不經營原料生產,降低成本風險
  2. 促使政府進行基礎設施投資,讓自己免於額外的建設支出
  3. 透過政府的力量進行糖、古柯鹼、咖啡因等原料的進口價格談判,以取得價格便宜又穩定的原料供應

可口可樂首先透過戰時的可樂供應及行銷戰術,讓美國人民認為可口可樂是一種日常生活必需品,並將可口可樂塑造成一個愛國企業,使得人民對於可口可樂這品牌有很好的印象,刺激市場擴大並穩固市場地位,也因此持續取得政府訂單。此外,戰時的原料供應配額問題,可口可樂在這部分因為與政府關係很好,所以拿到比其他非酒精飲料商還要好的配額,佔盡優勢。這裡面的政治、行銷操作,讓可口可樂坐穩的市場龍頭的地位。

可口可樂主要的經營方式是不做終端的可樂商品,而是做出濃縮可樂糖漿,再分送到各地的商家裝瓶。事業初期是讓各地小商店加水裝瓶再進行銷售;中期因為銷路好,所以有地方經銷商開始接手裝瓶生意;後期,可口可樂甚至設立自己的裝瓶公司,進行糖漿製造與裝瓶分銷的上下游統合事業。雖然有違前面所列的三原則之一,但可口可樂公司因為總裁基於一些經營考量,還是執行這樣的策略。

看完整本書,強烈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,以可口可樂這樣的企業來看,他們不投入基礎水資源建設,卻大量耗用水資源,賣給民眾的商品,賺足了利潤卻沒有回饋基礎建設給政府,同樣的狀況也出現在廢棄物的處理上,隨著飲料銷售量大增,飲料瓶也大量增加,進而產生大量垃圾,作者提出觀點,這些企業推行回收制度,只是將成本轉嫁給人民及政府,因為人民要自己進行分類回收,政府要負責建構基礎設施進行回收,這裡面的成本都由人民納稅來支付,但企業卻能從中再牟取更多利潤。又或者在大量攝取甜味劑所導致的潛在健康問題,政府付出的健保醫療支出,也是由人民納稅而來,這部分依然是企業無須負擔的成本(注:但政府也有跟企業收稅,是因為美國對企業的稅收制度有問題嗎?作者並沒有針對這點多作討論)。

企業在經營中,追求利潤最大化,但是最大化利潤的前提是什麼?也許對大部分企業來說,沒有道德、永續經營的前提,一切總是船到橋頭自然直,所以不需要在現時考慮這些對環境或人民有傷害的問題。或許在經營企業時,我們可以有另一種選擇,我們可以將社會的傷害控制在一定程度、或者是在有正面影響的前提下,取得適當的利潤即可。

對於書中提到一些廠商為了操控輿論而作出的努力,驚覺自己也是處在類似的環境下,要能夠辨識出這些操控意圖,還真需要耗費一番心力查詢相關文獻,才能了解箇中問題。

這本書很適合對企業經營有興趣的人看看,簡單來看,內容大概就是買低賣高、壓低成本來擴大利潤、品牌建立與經營等,但在人治與人心掌握的方面,這本書也多有著墨,整體而言,像是在看本企業經營故事書,閱讀起來很輕鬆,但又有含金量。

發佈留言